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公众版新闻中心综合要闻详细

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2018-11-30 12:53 本文来源: 呼吸内科

    日前,在麻醉科、手术室等科室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下,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成都市呼吸健康研究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功在全麻下独立完成了首例硬质支气管镜结合超声支气管镜精准纵膈脓肿引流术,目前国内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医院能够独立开展此手术。

    该患者因反复发热住院,辗转多家医院治疗,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仍不佳。至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后,诊断为纵膈脓肿。“若不将纵膈中的脓液引流出来,无论使用多强的抗生素,效果都不会太好。”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国平介绍说,患者病灶周围血管丰富,穿刺引流难度很大,盲目穿刺的话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大出血甚至窒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病灶的精确定位和如何避开大血管尤为重要。”为保证患者安全,呼吸介入团队进行了详尽的术前评估、分析讨论,充分考虑各种并发症风险,最终确定为患者进行“硬质支气管镜结合超声支气管镜精准纵膈脓肿引流术”。硬质支气管镜在大出血时既可保证有效通气,又能引导大内径吸引管迅速排出积血和清除血块的特点,同时通过超声支气管镜对脓肿进行精确定位和弹性成像分析,在超声图像的实时引导下对脓肿进行引流,精准地避开周围大血管,超声镜精准引导,硬质镜有备无患,软硬兼施为手术上了双重保险,尽可能的降低了手术风险。李国平带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牛斌、主管护师徐佳为患者施治,并在一小时内精准、高效完成手术,手术期间和术后患者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成都市呼吸健康研究所学科建设站上新台阶,精准诊疗水平进一步提升,稳步走向省内呼吸介入领域一流地位,也展现了对患者个性化、精准化诊疗的宗旨。

 

 

    名词解释:

    硬质支气管镜

    硬质支气管镜术(rigid bronchoscopy,RB)是一种将气道内可视性、治疗性操作同时与患者通气相结合的技巧性很高的气道介入技术。硬质支气管镜的价值在于,作为介入通道允许可弯曲支气管镜及其他器械进入气道内,在直视下进行支架释放、激光消融、取异物和冷冻、电切等操作。硬质支气管镜除了能够起到保护声门等上气道结构及保持气道通畅外,还在操作端有侧孔与喷射呼吸机相连,故硬质支气管镜亦被称为“通气支气管镜”。由于有通气保障,硬质支气管镜手术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的,全身麻醉可以提供一个无痛及肌肉松弛的状况,可防止在插入时由于患者咽腔部受刺激挛缩而造成的插入困难及由此可能导致的咽腔、牙及声门等的损伤。

    与可弯曲支气管镜技术相比,硬质支气管镜技术的优势包括维持气道通道的能力、大咯血的处理、更短的介入治疗时间以及大块活检标本的获取。有些操作必须在硬质支气管镜的操作下才能完成,如高难度异物的攫取、硅酮支架的置入及各种支架的取出等。因此,硬质支气管镜是现代介入呼吸病学的重要工具。

 

    超声支气管镜

    超声支气管镜是一种支气管镜新技术,是一种安全性高、诊断率高、重复性强的气管镜新技术,通过安装在支气管镜前端的超声探头设备,清楚地显示气道外纵隔内血管、淋巴结以及病变的关系,同时还可以使用弹性成像技术分析病灶性质,结合专用的活检针,在实时超声引导下精确穿刺活检,有效的避免了对周围大血管的损伤,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率,经报道国内外该穿刺的诊断率达89-97%。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医院开展该项技术。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名词解释:
门诊就诊指南 出/入院服务 特色诊疗 医保服务 医院布局  常见问题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