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三医院四个精准 落实传帮带
自全省健康扶贫工作暨深度贫困地区健康扶贫攻坚战和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启动以来,市三医院多措并举,用绣花功夫实施“四个精准”,把“传帮带”落到实处。
一是对接及时、需求精准。全省电视电话会结束后,市三医院迅速启动全口径深度扶贫工作,第一时间对接对口支援的甘孜州理塘县人民医院和得荣县人民医院,了解支援需求;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把“传帮带”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第一时间明确目标、任务、内容、方式,制订工作方案,并设立专项经费预算。以明确的思路、精准的举措、超常的力度推进扶贫工作。
二是按需选派、人员精准。结合受援单位学科建设需求精选思想觉悟高、大局意识强、业务能力精的业务干部组建医疗队。20名医疗队员平均年龄39.15岁,平均工龄12年,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6人,博士4人,硕士8人,党员12人。两名业务骨干分别任理塘县人民医院和得荣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高素质的人员队伍为“传帮带”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支撑。
三是周密部署、时间精准。1月2日,医院召开行前会,对扶贫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并对物资、行程等做了周密安排。1月7日,20名医疗队员分赴理塘县人民医院和得荣县人民医院两家受援医院,队员们克服高原高寒缺氧、路途艰险等困难,准时到达受援地。短暂适应后,满腔热情投身到扶贫工作中,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把传帮带的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放在心上。
四是不畏艰难,措施精准。在边远贫困的高海拔民族地区,队员克服高寒缺氧,生活条件恶劣、语言不通等重重困难,静下心、沉下身,迅速融入新环境、承担新角色。在平均海拔4300米的理塘县,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王引利确诊一名重症患者为心肌梗塞、肺梗塞,与家属沟通后,立即与当地医院商议转诊救治;妇产科医生牟燕琳与普外科专家徐缨龙、任海亮带领当地医务人员多科联合会诊,成功诊断盆腔炎一例并确定治疗方案,这是在高原地区开展的首例MDT病例,先进的诊疗模式为当地医疗水平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市三医院托管的得荣县人民医院,队员们在开展“传帮带”的同时,更注重“造血式”的智力援助,紧紧围绕帮助县医院创建二甲医院的目标任务,开展摸底调查、组织教学查房、进行业务培训,展开手术指导。下一步将结合当地疾病谱、医疗资源现状、卫生发展短板和老百姓真正的医疗需求,从医院管理、医疗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实实在在地帮扶,努力把全面实施贫困地区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做实做好,“精准传、精准帮、精准带”。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