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概况

您的位置: 首页 公众版医院概况医院文化动态详细

吴剑和他的“医学世家”

发布时间:2014-11-17 16:04 本文来源: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吴剑和他的“医学世家”
 
    一家三代 救死扶伤
 
    周四13点10分,坐门诊的吴剑看完了第53个病人,作为市三医院乳腺外科的主任,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工作量。再过50分钟,他的父亲吴成雁也将在三医院开始下午的门诊,父子俩的工作就这样延续了下去。
 
    再往上推,吴剑的爷爷吴忠彦也是一名医生,这是一个医学世家,一家三代人救死扶伤,祖孙三代人的行医历程,不仅见证了现代医学的发展进程,更是一个家庭对仁医仁爱的传承。
 
    第一代:吴忠彦
 
    出川抗战做军医 回乡行医县医院
 
    吴剑的爷爷叫吴忠彦,这个医学世家的行医之路是从他这里开始的。据吴剑回忆,爷爷是内江市资中县人,年轻时在当时的华西坝学习医术,本想把自己学到的医术用来造福一方。不料抗日战争爆发,吴忠彦是个热血青年,怀着满腔热情毅然从军。作为一名军医,吴忠彦跟着部队远赴前线,在湖南衡阳参加抗战,在纷飞的炮火中将自己的医术用到了伤员的救治上。
 
    抗战胜利后,吴忠彦回到了资中县医院。吴剑告诉记者,爷爷是当时的县医院较早的一批医生,当时的条件很艰苦,医院是由一个庙宇改建的,只有几张病床。尽管条件如此艰苦,吴忠彦在这里为乡亲们解除病痛,救死扶伤。一个医学世家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第二代:吴成雁
 
    一手建起胸外科 70岁高龄仍坐诊
 
    今年已经70岁高龄的吴成雁现在仍然坚持坐门诊,每周一到四的下午和周日的上午,作为胸外科的专家,尽管已经年逾古稀,他仍然发挥着自己的热量。
 
    作为一名医生,吴忠彦的一言一行都对吴成雁产生着影响,他也毅然走上了行医这条路。他考取了重庆医学院(现重庆医科大学),1964年毕业后留校,负责医学方面的教学。8年后,他和妻子张兴想一起回到了成都,分别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五官科工作。
 
    吴剑告诉记者,当时内外、外科的分科还很笼统,一个医生经常是内科外科的病都要看,顾得上这头顾不上那头,对患者的治疗也带来了影响。吴成雁开始和同事们探索科室的细化工作, 将原来的外科细分为外一、外二、外三,就是现在大家熟悉的普外、胸外以及骨科等,而作为胸外科专家的吴成雁则主要负责胸外科的工作,一手建立起了胸外科。尽管遇到了各种困难,但他和同事们一起,让这个新的科室一步步发展了起来。现在,吴成雁已经70岁的高龄,仍然坚持每周到市三医院坐门诊。
 
    第三代:吴剑
 
    国外学成回成都 创建市级医院首个乳腺外科
 
    出生在这样一个医学世家,吴剑从小就立志要当医生,“家在医院的宿舍里,写作业在父亲的办公室,连玩耍都是在医院院子里。”吴剑回忆说,小时候父母留给自己的印象就是特别忙,总有很多病人在找他们,从小就觉得当医生特别自豪。
 
    1987年,吴剑考取了当年父亲考取的重庆医科大学,毕业后成为胸外科的医生。为了提升自己的水平,他决定出国深造,学习更为先进的技术。1997年,吴剑被日本国立金泽大学医学院录取,“这是日本排名前五的医学院”。在这里,吴剑如饥似渴地学习,早上7点起床跟着导师上手术,待到晚上9点过才回宿舍。他的努力也没有白费,才读了两个月的研究生课程,就被导师推荐提前考试进入博士课程,最终,用5年时间完成了原本需要6年才能完成的硕博课程。
 
    吴剑毕业后,有两个选择摆在他面前,留在日本做研究或到美国读博士后,无论哪个选择,都意味他以后可以获得高薪的工作。但出人意料的,吴剑放弃了这两个选择,他带着自己学到的技术回到了成都,希望把自己学到的本领为患者造福。2002年,吴剑回到了成都继续从事胸外科的诊疗工作,2010年,他来到市三医院,创建了成都市级医院首个乳腺外科。
 
    家庭传承
 
    三代人出了10多个医生
 
    第四代也有学医的愿望
 
    “一家三代行医,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的事。”吴剑说,一大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候,大家讨论的都是“科室那个病人的情况有点特殊……”“我觉得这种情况下该注意这些方面……”有了这样的氛围,这个医学世家代代出医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据吴剑介绍,三代人的大家庭一共出了10多个医生,爷爷、父母、妻子、舅舅、舅妈、表哥、表嫂、表妹……而现在三代人行医的故事也许还要继续下去,原来,吴剑的小孩也表达出了自己想要学医的愿望,对于孩子的想法,吴剑也很支持。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第四代的吴医生又将继续着他父辈的步伐。
 
    本报记者 何良 摄影 刘阳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吴剑和他的“医学世家”
门诊就诊指南 出/入院服务 特色诊疗 医保服务 医院布局  常见问题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