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医患之间留一条传递温情的通道
给医患之间留一条传递温情的通道
医生被砍杀、医生被暴打、医生上班穿盔甲、医院里面又设灵堂……最近以来,一条接一条关于医生和医院的不良信息不断通过各种信息平台出现在我们视野,这些信息也不断将医生这个职业推向风口浪尖,医患之间的矛盾在这些负面信息的推波助澜下被一次又一次地推向深入,“医生已经被妖魔化了!”医疗界发出了辛酸的评说。
医患矛盾一直以来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但在关注焦点的时候,很多人仅仅看到了表象,而忽视了之所以造成医患矛盾的实质,一股脑儿地将责任推向医院、推向医生,这直接导致事件被效仿、被复制,让救死扶伤的职业越来越陷入被动。
关于医患矛盾的出现,并非本文讨论的范畴,但需要认清的是,医患矛盾在将医生和患者双双推向不利局面。
医疗,或者医学,是一门关于人体的科学,也是充满未知的科学,在面对这个充满未知的科学时,作为救死扶伤的医务人员,在竭尽全力去拯救生命的同时,他们面临太多风险,诊断的失误、手术的失败,甚至死亡。这原本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然而,现实却是,很多人认为只要进医院,医生就必须保证治疗的成功,这不仅是违背科学的,而且对医生来说,这个要求是过于严苛的。患者及家属不科学、非理性的“零容忍”态度,只能让医生畏首畏尾,不敢去创新,甚至不敢去接收危重病人,最终受影响的还是病人。“医生是人,不是神”,医疗界这样反复呼吁过民众恢复理智,但在不断被放大演绎的医患矛盾前,这个声音显得如此弱小,很轻易地被覆盖。
如果让我们平静、理智下来,我们不难在医患之间找到一条顺畅沟通的渠道。市三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苑玉清与老年患者刘昌祥及其子女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案例,认可医生的付出,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平等地交流,温情的互递,这不仅酿出一段让人感动的友情,而且有对人产生内心冲击的人间真情。在这种情感的传递中产生的力量就是“愿意为病人付出更多”(苑玉清语)。
一个很浅显的道理是,没有一个医生愿意拿故意失误去阻断自己的职业前程,他们一直在努力地为病人所付出。因而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理解、包容、尊重,只有这样,才能给医患之间留下一条传递温情的通道。有了这条通道,医生的利益才能得到保护,患者的利益才能得到保护,放开手脚的医生才能用敬业去使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进一步推动。因此,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希望得到的信息并非是被不断放大的医患矛盾,而应该是充满力量的医患温情故事。
http://cdrb.newssc.org/html/2014-03/13/content_2014862.htm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